IEA:未來三年電力碳排或“見頂” 中國將占全球電力需求1/3
美東時間周三,國際能源署(IEA)發布2023年度全球電力市場報告。報告中稱,未來三年,亞洲將主導全球電力需求的迅猛增長。
同時,風能、太陽能和核電的增長,將主導全球電力供應的增幅,這意味著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已經逐步接近頂峰。
亞洲將推動電力需求迅猛增長
IEA預計,全球電力需求在2023年的增幅預計為2.6%,同時在2024和2024年增幅約為3.2%,比新冠疫情前幾年的平均增速2.4%有所提高。

全球2015年至2025年電力需求增速(來源:IEA)
未來三年,全球全球電力需求增幅達到29281太瓦時(TWh),這相當于日本目前用電量的兩倍。
亞洲將在全球電力需求增長中占主導地位。IEA預計,中國、印度和東南亞的電力需求增幅,將占全球總增幅的70%以上。其中,預計中國占全球電力需求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四分之一提高到2025年的三分之一。
1990年至2025年各地區電力需求在全球的占比變化(來源:IEA)
國際能源機構強調稱,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與氣候變化存在密切聯系,比如去年印度的熱浪導致該國電力需求達到迄今為止的最高峰值,而同時,由于去年夏季氣候干旱,歐洲的水電供應也隨之減少。
全球電力碳排將接近頂峰
盡管全球電力需求增長迅猛,不過國際能源署署長費斯·比羅爾(Faith Birol)表示:
“好消息是,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增長迅速,足以滿足幾乎所有這些新增需求,這表明我們正接近電力行業排放的臨界點!
IEA稱,目前全球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約占碳排總量的40%,預計未來將趨于穩定。
IEA預計,風能和太陽能在全球發電結構中的份額預計將從2022年的29%上升到2025年的35%。此外,到2025年,全球發電排放強度——即每單位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量——預計將平均每年下降約 3%。
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增幅最大
IEA預計,在未來三年,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增長預計最大,年平均增長率為11.6%;其次是歐洲,年平均增長率為9.4%;美洲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%。
到2025年,核電供應平均每年增長3.6%,其中中東地區的年增長率最高,為24.5%,從26太瓦時增加到50太瓦時;其次是亞太地區和歐洲,平均每年分別增長6.6%和4.2%。
IEA還報告稱,歐洲天然氣發電廠的產量預計將下降,但中東天然氣產量預計顯著增長。
IEA預計,歐洲天然氣產量將從2022年的822太瓦時下降到581太瓦時,三年內下降29%,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0.23億噸至7.63億噸,每年下降約10%。
與此同時,中東地區的天然氣產量預計將從2022年的973太瓦時增加到2025年的1094太瓦時,三年內增長12.4%。